什么是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一种期间,在此期间内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可受到法律保护,超出该期间向人民法院法院主张权利,会受到一定的阻碍。自古有言,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不少人因为碍于面子等各种因素没有催债,导致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而丧失案件的胜诉权。
《民法典》规定根据《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就借款而言,从双方约定的借款到期之日开始计算,如果双方约定分期还款的,则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开始计算。
也就是说借款人如果在3年内没有收到债权人的起诉,那么债权人就无法通过司法途径追讨这笔债务了,这听起来似乎给了借款人很大的便利,但是有一个前置条件,那就是借款到期后3年内,债权人都没有催借款人还钱,那么此时借款人就可以用超过诉讼时效为理由拒绝还钱了。对于法院来说,这3年都没有进行催收,可以合理的推测为债权人豁免了债务或者这笔债务的真实性存疑,或者对方已经归还了,法院不再介入这个纠纷。但是,如果债权人在借款到期后3年内曾经向借款人要求过归还借款,或者在该期间里借款人承诺过会还钱,又或者是债权人在该期间里向法院提起过诉讼,那么这3年的诉讼时效可以重新开始计算,借款人仍需还钱。《民法典》第19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借钱给别人之后,为确保自身权益,当借款到期后,债权人应时不时就去催款一下,并保留相关证据,如电话录音、微信沟通记录或第三人证言。如此一来,即便涉及法律诉讼,也能确保在诉讼时效期内进行,避免因时效问题而导致权益受损。
宁波要账公司编辑:政治部